吃胃藥沒效 右上腹疼痛別輕忽 醫警告:這種減肥方式提高膽結石風險
編輯:健康力、健康力百大醫師諮詢 2023/02/03

元宵節快到了,依習俗要來上一碗象徵圓滿的元宵,小心吃多了不但會攝取過多的熱量,造成體重上升,也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。肝膽腸胃科醫師賴佳業指出,台灣平均每4個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,但胃食道逆流或胃痛很容易跟「膽囊發炎」搞混,如果長期服用胃藥,卻突然出現持續性的上腹痛合併噁心感,就要小心是不是膽囊炎發作,若沒及時處理可能會威脅到性命。

少吃油膩食物

賴佳業醫師分享,有位超過60歲的患者罹患胃食道逆流,長期用藥,病情控制得還不錯,但過年期間和朋友聚餐吃吃喝喝,上腹部開始出現脹痛,打嗝後雖然好一些,還是持續的悶痛,病患以為是吃太多的緣故,讓胃食道逆流的老毛病又犯了,正常服藥之後,症狀仍然不見改善,就診時除了上腹悶痛,並伴隨著噁心、嘔吐等情況,經過腹部超音波檢查,發現是急性膽囊炎發作!

急性膽囊炎大多數是膽結石造成的,賴佳業醫師指出,膽結石造成的典型症狀為上腹或右上腹悶痛,有時候疼痛會牽連到背部或右側肩膀,且多發生在進食比較油膩的食物之後,這種上腹或右上腹疼痛至少會持續30分鐘,6小時內會緩解,疼痛不會因為姿勢改變或解便後改善,有時候還會合併噁心或嘔吐。

除了常見的病況,賴佳業醫師說,膽結石也會以不典型的症狀表現,且很難和胃潰瘍、胃食道逆流、腸躁症等疾病作區別,如果反覆出現打嗝、胃痛、腹脹、胸痛、胃酸逆流等症狀時,建議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來確認是不是急症!

消化不良是現代人的文明病,除了常見的胃食道逆流,要減少膽結石,遠離膽囊炎的困擾,賴佳業醫師建議,應調整飲食,避免高熱量、高膽固醇及飽合脂肪酸的食物,同時也要注意膽結石的5F危險因子分別是Forty (40歲、中年)、Female (女性)、Fat (肥胖)、Fertility (多產)以及Family history (家族史),都是膽結石的高危險群。

體重超標容易罹患三高,也是膽結石好發族,但賴佳業醫師提醒,如果為了維持標準身材,採取不正確的減肥方式如長時間禁食、快速減重,也會增加膽結石的風險,應多留意減重陷阱。


文章來源:健康力百大醫師諮詢、肝膽腸胃科醫師賴佳業

關鍵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