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腸癌早期無症狀 排便習慣改變拉警報
編輯:健康力、健康力百大醫師諮詢 2022/08/23

未滿40歲的女藝人力抗直腸癌多年,於日前不敵病魔癌逝。許多人以為只要沒有出現血便、便祕等徵兆,就不需要做大腸癌篩檢?早期大腸癌無症狀,等到身體出現異常已被癌症盯上。根據統計,110年逾6,600人因大腸癌死亡,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50歲至74歲民眾,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,可降低35%大腸癌發生率,民眾只要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即能報名。許多人做了糞便潛血檢查結果是陽性,卻因為恐懼感拒絕接受大腸鏡檢查,也讓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大幅增加。

大腸癌症狀

罹患大腸癌的女藝人曾上節目分享:「排便習慣改變,糞便成水狀且稀黏,卻沒有及時就醫」錢政弘醫師在他的臉書「胃腸肝膽科醫師」提到,排便習慣改變、出血、血便、貧血,腹痛、腹脹等,可能是大腸癌發出的警訊,尤其排便習慣改變更不能大意。

錢政弘醫師提到,瑞典有篇研究分析,七成大腸癌患者排便習慣有改變,平常就應注意排便次數是否有增加?大便是不是有變稀,變軟,變細?並留意糞便有沒有帶暗紅色或深紅色的血?是否有頭暈、疲勞、活動會喘等貧血症狀?如果有腹痛或腹脹,通常代表腫瘤比較大已造成腸阻塞,應該馬上就醫檢查。

偶爾一兩次大便不正常不用太擔心,國建署也指出,若出現以下症狀且持續超過二星期以上,就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檢查:

1.大便有血   一般痔瘡或腸胃道出血多是鮮紅色,如果是暗紅色很可能是腫瘤出血

2.大便有黏液、大便變細小

3.排便習慣改變   一下子腹瀉,一下子便秘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4.經常性腹瀉或便秘   有時候感覺「裡急後重」,大便解不乾淨
5.體重減輕   
胃口不好,沒有食慾,體重持續下降

6.貧血
7.腫瘤較大,則可觸摸到腫塊

 

兩年一次定期檢查

上廁所有血便,有可能是「痔瘡」作怪!定期檢查除了確定病因,不會自己嚇自己,並可及早揪出病灶,掌握黃金治療期,提高大腸癌存活率達九成!

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50-74歲的民眾每2年免費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,檢查前不需要限制飲食,只要把採便管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,檢驗後可知道糞便中有沒有肉眼看不到的血液,檢查敏感度高達80% 安全又方便。當糞便潛血篩檢結果呈陽性時,需再接受大腸鏡檢查以瞭解原因,檢查過程若發現大腸息肉可直接切除治療,避免惡化成癌症。

根據資料統計,一千人做糞便潛血反應篩檢,約六十人為陽性,假設通通做了大腸鏡檢查,罹患大腸直腸癌比例大約5%(3個人罹癌),但實際上,六十位糞便潛血呈陽性,只有30人會做大腸鏡檢查。因為恐懼感,即使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,只有一半比例的病患願意接受大腸鏡檢查,埋下延誤治療、病情惡化的隱憂。

大腸鏡檢查分為一般和無痛,無痛須自費, 採用麻醉的方式,可減少過程的疼痛不適感,讓民眾多了另一項選擇,不讓沉默的殺手有機可趁。

 

延伸閱讀:

您的腸道健康嗎? 簡單測驗便知腸道年齡

蔬果好菌防便秘 大腸瘜肉癌症掰


文章來源:健康力百大醫師諮詢、國民健康署、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

關鍵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