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M2.5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
編輯:健康力、健康力百大醫師諮詢 2022/04/19

春天天氣變化大,空氣品質開始變差。空污會影響呼吸道,使過敏症狀加重,也是癌症的危險因子,尤其長期暴露於懸浮微粒PM2.5的環境中,會增加頸動脈厚度,埋下心血管疾病的隱憂,這陣子本土Omicron疫情急遽升溫,更要注意吸入髒空氣恐降低身體的免疫系統,提高新冠染疫的風險。

空污增加頸動脈厚度

愈來愈多研究顯示,空氣汙染會造成心血管疾病、失智症與腦部退化。由臺大醫院團隊環境暨職業醫學部蘇大成教授主持的「環境污染對心血管健康之研究」邀請886位、1230歲的民眾作為研究對象。研究團隊發現,台北都會區的空氣汙染源如空氣污染物、工業污染,對於心血管有不良效應;長期吸入PM2.5懸浮微粒以及含有錳、鐵、銅、鋅、硫成分的空氣,明顯增加頸動脈中內皮層的厚度。

空汙不僅傷害肺部,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同時也是肺癌、肝癌、腎臟癌、膀胱癌..的幫兇,而這些疾病剛好是感染新冠肺炎、提高重症率的高風險因子。

因為PM2.5的直徑不到頭髮絲粗細的1/28,隨著肺部換氣作用,通過氣管直接到肺泡,並經由血液循環到人體各器官,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傷,引起急性及慢性病如氣喘、支氣管炎、動脈粥樣硬化、腦中風、心肌梗塞等,且空污容易引發身體發炎,減少胰島素的分泌,埋下糖尿病的病因;另一方面,也誘發腸胃道產生過多的發炎物質,危害腸道健康。

對抗空汙有方法

預防疾病上身應盡量避免接觸空氣汙染細懸浮微粒PM2.5。在出門前,可先觀察環保署網站有關懸浮微粒數值的空污指標,若超過警戒線,應避免外出;非得出門時,戴上口罩並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、自行車及步行等,以減少碳排放量及空氣污染;從戶外回家後,也要記得換掉外出衣物,洗手洗臉、清潔鼻腔,才能做好自我防護措施,打造空汙金鐘罩。

尤其室內空污的嚴重程度通常比室外高,台大醫院內科部及心臟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大成提出3大建議,可改善空氣汙染,保護自己及家人健康,包括:

  1. 家中的裝潢擺設應保持通風換氣,不要太密集
  2. 定期清洗棉被、床單。
  3. 可使用空氣清淨機,降低室內PM2.5汙染。


文章來源:健康力百大醫師諮詢、國民健康署、臺大醫院、嘉義醫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