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玩3C肩頸卡卡」、「運動後全身好痠痛」來片痠痛貼布能有效舒緩症狀。根據衛福部國建署統計, 106年健保門診有72萬人使用7,100萬片非類固醇痠痛貼布,全部攤平相加可繞行台灣6圈,可見民眾有多愛使用痠痛貼布。但痠痛貼布也是藥品的一種,錯誤的使用方式不但無法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,還會產生副作用。
分中藥貼布與西藥貼布
信義健保藥局李藥師指出,酸痛貼布分為中藥和西藥,西藥貼布為單一成分,通常是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。中藥貼布則多複方成分,可能含有薄荷(清涼感);辣椒素(溫熱感);冬青油(水楊酸甲酯,消炎止痛)等,各有不同的效用。
「剛扭到先冰敷再用貼布,輕微扭傷貼西藥貼布有直接的效果」李藥師說,藥局以中藥貼布賣得比較好,很多是有舊疾如風濕關節炎的客人再回購。
但無論是哪一種貼布,李藥師建議挑選通過GMP認證藥廠所製作的產品才安心。以下是使用酸痛貼布5原則:
一、一次用1種貼布
痠痛貼布所含的止痛成分經由皮膚吸收而產生作用,盡量避免同時使用多種止痛方式,如貼的、吃的、擦的、抹的、噴的,確實做到一次一種,且要根據貼布的大小、成分來運用,才不會加重劑量,造成肝腎負擔。
貼布不是貼愈多消炎止痛效果愈好。李藥師指出,貼貼布如同用藥,一次最多貼2至3片,如果有藥物過敏如紅腫、發癢,就要停藥,且以同一款貼布為主,避免產生藥物交互作用。
二、時間不超過6小時
酸痛貼布大約能維持4-6小時,貼太久皮膚可能因為不透氣產生過敏,導致紅腫、發癢,不要自行增加貼布使用時間。
李藥師提醒,貼布最多使用6小時,為了方便掌控時間,不建議晚上貼著睡覺。
三、不宜大面積使用
貼布不是貼紙可以亂亂貼,如果手、腳、肩膀及背部同時貼,會造成大量藥物進入體內,可能吸收過量產生副作用及增加肝腎負擔,所以黏貼時間不宜過長,也不建議大面積使用。
李藥師提醒,酸痛貼布也是藥物,可能產生副作用,尤其市售貼布多含有薄荷、冬青油等成分,會刺激皮膚,使用時要避開眼睛、鼻子等處,臉部的皮膚比較薄,也不適合使用貼布,避免貼布成分透過黏膜吸收、滲透。
李藥師說,痠痛貼布又分為水性和油性,油性貼布黏性強,不易脫落,可能引起皮膚不適;水性貼布較厚,製作過程較少有機物質,比較不會過敏,兩種都可裁剪成適當大小來使用。
四、有傷口的地方不要貼
皮膚有傷口、濕疹、潰瘍等,或使用後起疹子、紅腫、發癢等過敏現象,不適合再貼酸痛貼布,避免刺激患部,導致傷口惡化。
五、先諮詢藥師並詳閱說明書
痠痛貼布百百種,購買前可先諮詢藥師,瞭解藥品成分、用途或注意事項,建議詳讀藥品仿單並遵循使用。
李藥師說,遇到客人短時間內回購痠痛貼布,他會關心問對方:「跟上次比起來,狀況有沒有比較好?」如果貼了一至二星期症狀沒改善,李藥師就會建議客人暫時停藥先就診,看看是否有其它病因,或是透過物理治療、打針..更有效緩解症狀,畢竟酸痛貼布只能舒緩無法治本,乖乖就醫找出癥結才能對症下藥。
參考資料: 食品藥物管理署GMP藥廠名單(請點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