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,每10人就有1人飽受偏頭痛之苦,新冠肺炎疫情讓人頭更痛!根據國外最新研究顯示,疫情期間,偏頭痛患者每月有8天出現頭痛症狀。當偏頭痛發作時,多數人習慣吃的止痛藥其實潛藏副作用,新光醫院劉子洋醫師指出,每週只要吃止痛藥超過兩天,就會傷肝傷腎,可能導致成癮,讓頭痛更惡化!
偏頭痛是疾病
台灣頭痛學會於日前進行偏頭痛線上問卷調查,總計有2,300多位民眾參與。調查結果發現,偏頭痛患者以20至50歲女性居多,且近7成民眾誤以為偏頭痛只是「症狀」,不知道偏頭痛其實是一種「疾病」,只要有以下三種狀況,即符合偏頭痛定義:
- 頭痛反覆發生
- 每次持續4至72小時
- 伴隨噁心、嘔吐、畏光、怕吵的症狀
新冠疫情爆發以來,大家身心飽受壓力,根據國外研究顯示,新冠疫情期間偏頭痛患者每月平均偏頭痛天數由疫情前的5.7天提升至8天;且發作頻率與嚴重度更勝於以往。
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陳韋達醫師指出,在家防疫的時間變多了,眼睛緊盯著3C產品,情緒隨著疫情起伏吃不下、也睡不好,且活動空間與運動量不足等,很容易誘發偏頭痛,陷入惡性循環。
過度使用止痛藥
許多民眾的觀念還停留在偏頭痛只能吃止痛藥,根據調查結果,近半數的人不清楚過度使用止痛藥會有負面影響;也有近6成的患者過度使用止痛藥。劉子洋醫師分析,由於國內止痛藥取得方便,在偏頭痛發作時,多數人不是去看醫師而是自行購買止痛藥,不知道過度服用止痛藥,會對身體造成傷害,使頭痛的狀況雪上加霜。
預防性藥物治療
要降低頭殼「丟丟痛」的頻率或紓緩症狀,可透過運動、紓壓、補充營養素和預防性藥物。綠杏建康力連鎖藥局陳侑廷營養師建議,飲食中的鈣、鎂、維生素B群、色胺酸等營養素,對緩解頭痛有幫助,可多吃堅果類、全穀類、深綠色蔬菜、黑芝麻、牛奶等。
她也提醒,有些食物藏有偏頭痛的地雷,如代糖「阿斯巴甜」可能過度刺激或干擾神經末梢,增加肌肉緊張的神經毒物,進而誘發偏頭痛;而4C食品如巧克力(Chocolate)、乳酪(Cheese)、柑橘類水果(Citrus)及咖啡(Coffee)等,其中的酪胺酸成分可能造成血管收縮,要盡量避開這些食物,才不會引發頭痛及暈眩。
另外,採取預防性藥物治療可超前部署。劉子洋醫師說,健保近兩年給付多款預防性藥物,如療效可持續1個月的CGRP單株抗體,與療效長達3個月的肉毒桿菌素,都有不錯的療效,且副作用低,可減少偏頭痛的回診頻率。